黄土高原黄土—古土壤序列是记录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旋回东亚季风演化的重要载体。洛阳盆地位于中原文明腹地,在考古学上占据重要地位(图1)。但该地区缺乏标准的全新世地层年代框架用于古环境与人类文明发展的研究。
张玉柱副教授团队通过对洛阳盆地广泛细致的野外考察,在洛阳盆地五岔沟地点发现了典型的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并进行系统地采样。在实验室进行磁化率、吸湿水、粒度、地球化学元素和AMS 14C年代数据分析,以及Bacon年龄-深度模型重建和地层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五岔沟剖面自上而下为现代表土 (TS)—近代黄土 (L0)—全新世中期古土壤 (S0)—全新世早期过渡黄土 (Lt)—马兰黄土 (L1)(图2)。A-CN-K三角图展示了地层风化程度(图3),综合多项指标得出各地层的风化成壤强度为:S0 > L0 > Lt > L1。全新世东亚季风演化经历了四个阶段:1)末次冰消期强烈东亚冬季风下的干冷气候;2)全新世早期(11500-8500 a BP)伴随逐渐增强的东亚夏季风,气候由干冷向暖湿过渡;3)全新世中期(8500-3100 a BP)强烈东亚夏季风带来的暖湿气候;4)全新世晚期(3100 a BP以来)东亚夏季风逐步减弱,气候转为干凉。该研究成果能够为进一步探究地处中原文明核心区洛阳盆地的气候变化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提供基础的年代框架和气候背景。
该研究成果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01060、41971116、41971088),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0060201)的支持,目前已在中科院SCI三区期刊《Aeolian Research》在线发表。
图1 洛阳盆地五岔沟 (WCG) 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位置
图2 洛阳盆地五岔沟 (WCG) 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基于Bacon程序的年龄-深度模型
图3 洛阳盆地五岔沟 (WCG) 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A-CN-K三角图
题目:Chronostratigraphic framework and paleo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Holocene loess-paleosol sequence in the Luoyang Basin, Central China
来源:https://doi.org/10.1016/j.aeolia.2020.10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