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网站首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
【研究进展】张玉柱副教授团队在黄河源玛曲段古洪水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1-05-23      作者:胡胜    点击:[]    分享到:

黄河源独具特色的水文生态系统,使源区大洪水形成了降水和冰雪融水 (气温影响) 混合补给的特征,往往呈现峰高量大、范围广、历时长、稀遇程度高的特点,从而造成极其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由于黄河源水文观测所积累的洪水水文数据序列和历史洪水调查考证所获得的数据都有限,难以满足认识气候变暖背景之下的,黄河源特大/大洪水事件发生规律及流域水文系统发展演变趋势的需要。鉴于此,亟需在黄河源开展超长尺度古洪水水文学研究。

张玉柱副教授团队通过对黄河源区玛曲段河谷开展广泛细致的野外考察,在太吾若 (TWR) 和达尔琼 (DEQ) 地点发现了两组古洪水滞流沉积物 (slackwater deposits, SWD)。根据野外沉积学宏观特征判别,并结合粒度和石英颗粒微形态特征等室内实验分析测定结果,揭示出其为高水位滞流环境下的悬移质泥沙沉积,且记录了黄河源发生的两期大洪水事件。利用石英光释光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OSL) 测年技术,确定第一期大洪水事件发生在 13.6–13.0 ka,发生时段对应末次冰消期间的Bølling–Allerød暖期阶段;第二期大洪水事件发生在 11.0–10.0 ka,处于全新世早期气候逐渐转暖的时段。这两期大洪水的发生主要与黄河源区的阿尼玛卿山和年保玉则等高山冰川的大规模消融有关。该研究成果对于合理开发利用黄河源水文水资源和防洪减灾,丰富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和区域响应理论,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该研究成果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1971116, 41801060, 41971088),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XDA2006020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2017YFC1502501) 的支持,目前已在中科院SCI期刊《Geological Journal》在线发表。

24337

图1 (a) 黄河源玛曲段地貌特征以及太吾若 (TWR) 和达尔琼 (DEQ) 剖面位置;(b) TWR剖面沉积地层序列; (c) DEQ剖面沉积地层序列

167F0

图2 黄河源玛曲段太吾若 (TWR) 和达尔琼 (DEQ) 古洪水沉积剖面地层年代框架对比


题目:Palaeoflood events during the last de-glacia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source area on the northeast Tibetan Plateau

来源:https://doi.org/10.1002/gj.4164